3.转移关系手续复杂,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随行政关系转移,如果不转行政关系,只转党的组织关系,所转单位一般不愿接收。没有接收单位的信函,组织部门一般也不予办理。其次,按目前规定,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入的,要由县以上组织部门负责开出组织介绍信;对于城区之间转移的,要由市委组织部门开出组织介绍信。在转出和转入党的组织关系过程中要由党员本人直接办理,不能集体或委托办理。比如,一位农民党员在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专业批发市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他如果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市场流动党支部,将要经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县委--转入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流动党支部的复杂过程,使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成为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再者,如果流动党员一旦变换了经营地区或单位,还要再走一遍复杂的转移党组织关系的程序,使很多流动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留在流出地,也不愿办理关系转移。
4.街道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有效。目前,除极少数街道办事处不承担上缴税收指标、不负责工作人员的工资外,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突出任务是开拓税源,完成上缴指标,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因此,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尽管目前各街道党工委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起来了,但是要想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搞得更好一些,活动开展得更经常一些,在经费保证、精力投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种新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流动党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流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经营活动也不再是一种假设。因此,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形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以社区为主要载体、上下齐抓共管的体系和格局。地方党委及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证,街道党工委要拿出重要力量切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2.认真总结宣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有经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和会议推广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及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加大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目前情况下,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尽快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建议市、区、街道可在适当时机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出台有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3.简化流动党员身份认定和组织关系转移的手续。在上级没有改进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的条件下,可根据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由市委统一印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党员在本市和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身份证明,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地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外地流入党员身份的认定,不强求正式转移组织关系,只要由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出具证明信,直接交到街道党工委,即可确定其党员身份,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如果流动党员本人同意,应尽量转移组织关系,作为社区的一名正式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对没有开证明信的流动党员,街道党工委要严格把关,不宜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
4.明确职权,加强管理。要明确街道党工委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政治责任,赋予其对社区内流动党员管理的权力。从各级收缴的党费中适当拿出部分资金,按街道党工委所管流动党员的数量拨付下发,为流动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市区街居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能吸纳流动党员参加的活动,把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各级党组织周围,使流动党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来源于www.xuexue6.com,欢迎阅读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