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再次必须建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新课程理论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阐述将其拓展到地理学的领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地理探究性教学把地理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地理世界只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即是达到学生发展目的的手段与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是盯着学生“地理课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而始终着眼于学生“地理素质发展得怎么样”。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认为不是看教师讲得什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即增加学生紧张的交互活动时间和尽可能提高学生紧张的地理活动的品味,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智力加工的思维质量,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体现一堂地理课的效益。这样,才体现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
2.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启发”式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以野外实习、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为探究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与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所以,探究性学习还须注重实践锻炼方法的运用。
3.积极探索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更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
在地理探究式学习中我们往往训练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完成对一个地理问题、一件地理事件的思维过程,也通过野外实践来完成具体的探究活动。这种学习重视思维过程训练,淡化思维结果追求的做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趋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是势在必行的了。
高中地理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部分都有许多内容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下册内容几乎是每章每节都可以开展,由于课时及学生学习压力的原因不可能都一一开展,我们的地理老师可以有选择的开展一些这样的探究学习模式,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地理学习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新时期地理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
Tag:地理学习方法,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