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扶持培育、积极发展,以体制转换、机制创新为抓手,逐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厦门的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对于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像抓工业产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力争使我市的文化产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此,在思想上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的思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文化融入到经济当中,努力把我市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二是坚定不移地树立项目带动促进发展的思想。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本辖区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科学论证,聚集资本,整合资源,规划一批富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高层次文化知识、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社会就业率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强力推动项目实施,使项目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三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多元化投入的思想。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鼓励发展联合经营、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等,通过发挥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打破均衡发展的模式,优化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四是坚定不移地树立依靠群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群众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是文化投资的主体。因此,要把投资文化产业的意义给群众讲透彻,把投资文化产业的好处给群众说明白,从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迅速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在工作中具体要增强“六种意识”:一是明确责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各项任务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二是增强品牌意识。要根据我市地域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进一步挖掘内涵、拓展规模、广泛宣传,塑造一批声誉良好、效益可观的区域性、文化型品牌,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形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真正做到市有精品、区有亮点,镇村有特色,全面发展。比如对我市油画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规划、扶持力度,努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品牌。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把文化创新贯穿到文化创作、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实现文化内涵、文化样式、文化形态的推陈出新。四是增强市场意识。要善于运用市场来优化配置文化资源,让有条件、有潜力的文化单位、文化资源走向市场,把有实力、有兴趣的民间资本、商业资本引入文化建设。依靠市场繁荣发展文化,激发文化系统内部蕴藏的潜力和活力,激活文化自身蕴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改变过于依赖财政投入的局面,从而增强文化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份制形式融资和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五是增强服务意识。要针对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出台投融资、税收优惠、国有资产处置、人员分流、社会保障、工商注册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转变作风,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文化产业项目尽早施工、尽早开业、尽早产生效益。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不健康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六要增强竞争意识。虽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但是实力较弱、规模不大、分布松散,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产业竞争,急需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实体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步子再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出效益、创品牌。
三、文化工作任务很重、工作艰巨,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搞好文化工作很不容易,它是一项整体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注意把握全局工作,尤其要注意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今年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