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农村供电模式,不仅给农村用电带来了可喜的形势,还为电力企业基层供电所带来了勃勃生机。为广大农民客户服务的“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增容办电、咨询、报修的“一条龙”服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过去老百姓安个灯、装个电机,要找村电工多少次,还得托人情、请吃请喝才能办到。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服务中心就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只要到服务中心一去,一切事情全部办完。广大农民客户无不为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拍手称快。电力企业也彻底摘掉了“电老虎”、“电霸”的帽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逐渐的好起来。
为使供电所在农村供用电管理上达到规范化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统一格式的农村用户营业档案、计量台帐,农电工按照台帐逐户抄表。电费的计算是根据抄表器抄录的起止码,通过计算机打印正式电费发票,客户见票交费,心明眼亮。每当我们工作人员到村里座收电费时,村民们都自动排队交费。为给大家提供方便,我们在各大路口多设座收点,几百户的村子两个多小时就全部收完。起初,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遇到过个别人不交电费,我们就用广播喇叭反复播放,催促其速来交费;对于故意拖延不交者,我们上门去收,再不给,就依法下达“停电通知书”,并按时停电,令其去供电所交电费。通过这些方法,逐渐解决了个别人不交电费的问题。其实,凡是不愿交电费的,大都是过去的“三电”分子,当对这些人制裁后,也为那些普通百姓们出了一口气。
(六)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目标
供电所的安全工作是整个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安全生产是全局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中心,搞好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为此,针对我局实际,制定了年度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培训计划,出台了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两票”管理办法、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和供电设备管理办法,并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落实,建立安全网络。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所站、班组、人员三级安全网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二是责任落实,目标管理。供电所与班组签立安全生产责任状,班组与职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达到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站所,单位保全局的目的。三是制度落实,严格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对各班组安全工作逐月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兑现奖惩,把安全生产“零风险”落到实处,提高了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四是教育为重,营造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注重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每周一召开安全例会,学习讨论、查找问题、制定措施。特别是对新招聘的农电工进行了集中培训、考核。对特殊工作任务,所长亲临现场落实安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替代了说教管理,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还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每个村都设有永久性安全教育宣传栏,在社会上形成了电力安全文化环境,我们还把“消除隐患就是最好的安全防范”作为警示和工作目标,营造了安全的氛围,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达到“我会安全”的实质性转变。
www.xuexue6.com .在此基础上,我局对全县农网改造的村进行了安全性评价。为搞好这项工作,我们选择了陈家台等五个村作为安全性评价的试点,从每一个台区开始,逐条线路,逐箱逐户地对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引发事故的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安全性分析、打分。针对安全性评价查出的问题,我们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督促落实。试点村完成后,我们迅速向全县推广,达到了以点带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目的。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的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目标规范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有机地结合,确保了全局安全目标的实现。
(七) 加强专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供电所专业管理包括线损管理、无功管理、电压质量管理等方面。在线损管理方面,我们首先根据多年来线损管理的经验,修定了供电所线损管理考核办法,使之更加科学、严密。根据不同的线路制定台区线损考核指标,并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供电所包线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其次,我们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群策群力,靠集体的智慧解决线损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第三,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查窃漏电的能力,有效的扼制了窃电行为。此外,随着农村负荷的不断增长,原来改造过的线路逐渐出现过载现象,低压线损有所回升;针对此现象,我们及时对这些线路进行了补充改造,确保低压线损稳中有降。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全局低压线损累计完成7.01%,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