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保障
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厅26条措施,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紧密结合,建设六型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一、把省厅26条措施邯郸化,建设高效服务型机关
一是领会实质,深化认识。省厅26条下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领导班子和全局干部学习讨论,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便民高效、促进发展的认识上来,并对贯彻落实进行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层层由一把手负责,全员付诸行动,专门处室抓督促落实。二是深化细化,力显特色。为把省厅26条措施细化深化,落到实处,我们自带紧箍,自我加压,按照范围只能扩展、不能缩小,时限只能提前、不能延后,要求只能从高、不能从低的原则,经过几上几下充分酝酿层层把关,制定了邯郸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端正行风、优化环境30条承诺措施,把多项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办事时限进一步缩短,使之更具邯郸特色,更具有操作性,更便于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宣传,郑重承诺。全系统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省、市的服务承诺措施,制作图板上街集中宣传,印制文件资料向服务对象发放,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在新闻媒体和劳动保障网站上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在5月13日召开的有市行风办、优化办、信访局领导, 新闻单位、行风评议员、服务对象等共百余人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市作了承诺必践诺、践诺必到位、违诺必追究的保证,公布了6部投诉监督举报电话。四是严格督导,确保实效。几个月来,我们通过调查暗访等方式,开展了三轮督导活动,一次现场观摩评议。9月中旬市局抽调精干力量,由局级领导带队,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现场提问、电话暗访等方式,对市局多个窗口单位和19个县(市、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开展“端正作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优化环境”集中教育活动,建设规范型机关
全系统自3月初至7月中旬,用4个多月时间,以基层处室为单位,通过动员学习、查摆问题、整改建制、检查验收四个阶段,重点解决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效率不高,办事程序、责任衔接、行政执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集中教育活动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把对照省厅26条查找整改突出问题贯穿始终,把促进工作、强化服务贯穿始终。5次调度,逐单位评点,一针见血解决问题。活动办12次深入处室单位明察暗访,对建章立制、业务流程和AB岗责任制等情况进行督导。将制度规范辑印成册,业务流程、服务指南公示上墙,使工作有规可依,业务有章可循。
通过整改提高,初步实现了“四个规范”。一是岗位职责规范。局机关和各事业单位都将办事程序、业务流程、时限要求、职责权限,制作成美观醒目的公开栏,在办公地点悬挂。全局每名干部职工都明确了职责,业务岗位特别是窗口岗位全部实行A、B岗责任制,上桌上墙,方便群众监督。二是工作程序规范。对每一办事程序,分别定出简便易行、不留空档、衔接有序的工作规范,从首问接待到登记、立项、受理、交办、认定、审核、审批、签字、盖章、审批时限等多个环节都做了刚性规定。三是工作衔接规范。每个处室、单位都结合自身业务性质,对照工作职能和职责,制定详细可行的业务流程,使行政处室与办事机构之间衔接、处室与处室之间衔接、每个岗位与每个环节之间衔接。四是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等行为准则,从制度上解决推诿、扯皮、谋私等问题。
三、实行制度化管理,建设法制型机关
我局把制度化管理作为落实26条措施的长效机制来抓,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一是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公布劳动政策、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利用日报、晚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办政策专栏,宣传劳动保障政策。设立公开栏,聘请劳动保障执法监督员,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监督。二是规范信访工作。充实加强了仲裁信访工作人员力量,制定下发了《信访接待考核办法》,明确责任,理顺程序,实现人性化信访管理。设立专职信访员,把大企业的仲裁调解员或劳资人员明确为兼职信访员,形成上下贯通的信访工作网络。完善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处长轮流接待制度、政策解答日制度,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问访。通过强化信访工作,消除隐患,促进稳定,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三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请有关专家集中讲授了《行政许可法》,并组织了严格的闭卷考试。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按要求逐条逐项地核实依据,上报公布。四是严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方面组织局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对有关文件政策认真学习,吃透把准。一方面加强督导,督促落实,积极“简政放权”。五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形成了行政执法的立案、办案、公开公示、监督举报、学习培训六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