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放也一定被她燃烧如火的爱所激荡,沉醉,忘了归路。
两人一见如故后,经常在一起谈诗论道,临流高歌,登山揽胜,赋诗抒怀,度过了一段十分快乐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一份游离世俗之外的爱,像海边的沙粒不知不觉间,从指缝里悄悄的溜走了。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季兰的第一次爱短暂如烟花,美丽的绽放之后,便是寂寂的凄凉。相爱一场,两人还是分了手,于是,只得靠鸿雁传书,来倾诉相思之苦。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更何况季兰已品尝到了相爱相思的苦涩,于是她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很自然的从笔底下流出: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这首诗借月写分别后的相思之情,自然真纯,没有斧凿之痕。真实的感情,应该如山间溪流,自然叮咚的流淌,想来季兰的情思该是如此吧。
相思似满月,夜夜减清辉。那无声的月啊,静静的倾泻一地,夜夜在减着清泠的光华。只有一个多情的女子,在清凉的山风中,寂寞的独坐着,簇拥满怀的月光。
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思念是美好的,但是,才情万种的季兰啊,你忘了道士的身份!惹火烧身的,也只能是自己了。
和季兰临别时,朱放也写下一首赠李季兰的诗: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分离之时,也是断肠之时,可是肠断后,他却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季兰孤独的心,在道观的晚风中,无语问斜阳,独自话凄凉。
她一天天等待着朱放的归来,和她重修就好,欢爱依旧,和他游山玩水,诗词唱答,但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美丽情人。她望穿秋水,等不见良人的归来,只得发出“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怨叹。
在季兰寂寞的等待中,另一个男人又闯入了她的生活,抚慰了她寂寞的感情。他就是江南有名的“茶仙”陆羽。陆羽不仅精通茶道,同时也饱读经书,是个博学多才的世外高人。《唐才子传》上说陆羽:“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从中可以看出,陆羽是个饱读诗书,喜爱游山玩水,性情非常的雅士。
陆羽在龙盖寺中研习茶道,诵诗著书,闲情雅致中,也渴慕异性知己的青睐。清寂的日子,他的感情渴望有一份寄托。这时李季兰的才名隐约传入他的耳中,他很想目睹她的芳容,领略她的才气。于是,他主动到玉真观里,探访了李季兰。想来,两人初次相遇,陆羽以清秀的气质,洒然的风度,随和非凡的谈吐,给季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才使他取代了朱放的在季兰心目中的位置。
此后,两人经常私下交往,对坐饮茶,围炉煮雪,谈诗论道。这样,日久生情,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季兰本是一颗多情的种子,她哪管什么道观的清规戒律,就像现在思想前卫的女青年,该享乐时就享乐,青春不挥霍,过期就作废。女人的花样年华可是短暂的,就像五月的红草莓,鲜亮诱人,可转眼就发霉变质了。所以,季兰需要男人的爱抚,需要有人抚慰她一颗寂寞难耐的心。
陆羽对季兰还是不错的。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时相逢,季兰欲语泪先流,那娇弱的病态,那美人脸上的点点泪痕,一下子牵动了陆羽的心。他和她必究有鱼水之欢,所以他要尽一个情人知己的责任。“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陆羽用诗酒温暖着病中的季兰,给了她心灵的慰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爱情散文,精美爱情散文,爱情散文集,散文精选 - 爱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