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19-年8月,一位老领导的亲属想到电台来从事记者工作,当时我就说,可以。但是请他先不着急办理调动手续,先让他到电台来适应一段时间,他自己如果感觉在电台感到满意再办理手续。第二天,这位同志就到电台来熟悉工作了。当他干到第22天的时候,这位同志到我的办公室来找我了,他对我说:刘台长,有件事我想跟你谈谈。我说:好呀,有什么事情你说吧。他说:我非常感谢电台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这段时间我在电台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经过再三考虑,觉得自己要适应电台的工作,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我想我还是先回我原来的单位去,等有提高了,我再考虑到电台来。我说:好。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能够适应电台工作了,你随时来。我欢迎。这个同志为什么会走?我查了一下他的工作情况。虽然这个同志是学文科的,但是新闻写作能力和他的新闻意识还达不到能够胜任电台工作的要求,22天的工作时间,这个同志只发出了三篇稿件,而三篇稿件中,只有一篇是他独立完成的。就算三篇稿件都算他一个人的,按照我们当时的计分标准,这个同志22天,只能获得54块钱的工资报酬。按照这样来工作,一方面他连喝稀饭的保障也没有,另一方面,三个月以后要实行基本分考核,最多五个月就将被淘汰。
另外一个故事:同样是199-年的-月,一位赣南师院的女学生找到我,要求到电台担任记者工作。我把电台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机制向她做了介绍,同时也看了她的一些作品。当时我想,一个女同志要从事记者工作,其困难要比男同志要大,电台的机制比较活,也比较严,可能会把她吓回去。当时,我对她的写作水平还不是那么看好,说心里话,我不是太想要她。但是,电台的制度规定是人员能进能出,大门是敞开的,“门槛”也基本上达的到,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理由来拒绝她,她自己又特别倔强,说,你台长只需要给我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你如果仍然感觉我不适应,或者我达不到台里的要求,按照台里的规定我心甘情愿,自觉自愿的接受辞退。这个女同志三个月之后没有走,留下来了。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年还担任了电台新闻部主任的职务。
这些年来电台在探索地市广播电台生存发展的改革之路上越走越快,在加强体制创新、分配机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还创新节目内容、节目结构,创新频率特色。提出了“广播”变“窄播”,“主题”加“个性”,让节目“走”出去的办节目思路,使广播节目的宣传更加有针对性、节目特色更加鲜明,收听率和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把“宣传创优、改革创新、节目创特、经营创效”引入电台的日常工作当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在全省地市电台中率先办起“台长热线”,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办好节目的意见和建议。从200--年开始,台里进一步扩大了量化考核面,除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档案工资外,其他人员一律根据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并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以“借力省力、合理用力、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的思路,用听众的思路激活节目,用创新的思路振兴电台,提高广播媒体整体创新的内在动力。
精品,是广播的灵魂。所谓精品,就是办节目的质量,节目的社会反响。一个电台,节目不上档次,没有有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有影响力的栏目、作品,没有一个庞大的听众群,那一切都是空的。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们重视加强节目的管理,从优化节目设置、明确节目定位、丰富节目内容、强化节目经营理念、加大节目质量监控力度、树立广播良好形象入手,办精办活各类节目,重点加强新闻信息含量,突出服务特色,建立了节目听评制度和新闻选题研讨和好稿评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宣传质量。我们提出了“把节目办到听众身边”的口号,让节目走出播音室,开展“送广播下乡”等大型户外活动,培育听众市场,让听众“走近”广播,“走进”广播,发挥广播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扩大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在事业发展中,我们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不断研究新技术,适应新形势,以改革促事业建设。200-年,在局党组的支持下,多方筹资60多万元,在全省设区市电台中率先购置了广播数字音频工作站编播系统,更新了全固态发射机,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制作传输质量。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