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农村的社会结构、农业的经营形式和党员的活动空间、活动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中共安徽省萧县县委对此做了一些探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积极开展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萧县成立了280多个农民专业协会,覆盖23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拥有会员24600多户。萧县县委认识到,这些新生的市场主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县委通过全面调研,在个别乡镇实践的基础上,于20**年下半年按照“乡镇协会建立党支部、村级协会成立党小组”的原则,积极在全县具备条件的协会建立党组织。目前已建立协会党支部12个,协会党小组56个,管理党员736名。
在建立协会党组织工作中,县委着力抓两方面工作:一是配强班子。凡协会会长是党员的,一般兼任党组织负责人;会长不是党员的,党组织负责人由能力较强的党员会员担任。二是建章立制。制定了《协会党支部(党小组)工作职责》、《协会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会员帮扶联系农户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协会党组织的职能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引导协会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会员入党等。县委还规定协会党支部或党小组,分别隶属所在地乡镇党委或行政村党支部领导。加入协会党组织的党员会员,组织生活以协会党组织为主。实行上级党组织派驻联系人制度,协会党支部由所属乡镇党委派一名党委委员联系;协会党小组由所属行政村党支部派一名支委联系。联系人负有组织生活指导、党课指导、发展新党员审查把关、协调协会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关系等职责。
二、协会党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协会的双赢互动
萧县在农村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创新意义十分明显。
1.协会党组织的建立,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新活力。近年来,农村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农村党员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使得村党支部难以有效实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萧县通过建立协会党组织,把分散在各个协会中的党员会员按“行”组织起来,使党员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协会党组织成立后,一批集聚在协会中的致富能人被及时吸纳入党,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协会党组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0余名,发展新党员41名;有59名党员会员被选进村级班子,360名会员被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党的基层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
2.协会党组织的建立,为协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农民专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组织形式不规范、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中坚力量的支撑。协会党组织负有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在协会贯彻落实的职责,指导协会订立明确目标,并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从政治上和发展目标上把协会提升了一个层次。协会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帮助协会建章立制,健全管理,完善机制,提高了协会的规范化程度和对农户的影响力、吸引力。杨楼镇张口村养鸡协会党小组长彭晋义带领4名党员,为协会制定了发展章程,协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目前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辐射带动了12个行政村,年饲养鸡2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协会党组织还为协会发展获得了重要的外部支持。萧县各协会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加强和上级党委的沟通与联系,有针对性地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协调服务。赵庄镇为方便协会会员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专门为协会配备农网操作员。黄口镇党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沼气生态试验点项目,使杨阁村富民养猪协会会员家家用上了沼气。
3.协会党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农村经济组织资源和政治组织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提高了协会和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协会是新发育的农村经济组织,拥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经营管理优势;协会党组织则具有上级党组织支持帮助和社会动员力的政治优势,两种组织资源的结合在具体的项目、服务上得到有效的优势互补。黄口镇王堂小尾寒羊养殖协会党小组向镇党委反映资金不足,镇党委及时协调争取到信用社小额贷款16万元,扶助会员和困难户,使养羊业大大发展。协会党组织的建立,也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通道。协会党组织制定了《党员会员帮扶联系农户制度》,要求每个党员联系帮扶2—3户困难会员,帮助群众找到致富门路。赵庄镇种植业协会支部组织5名党员,采取示范带动、上门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帮助农户,推动全镇11个村的群众新发展辣椒500多亩,年创产值达300余万元。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