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角度要新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信息和照相一样,角度选择很关键,也很重要。角度优选的最佳着力点是“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既要选取那些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重要部署,又反映本地实际,最能反映本地工作特色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也往往是“有用性”最强的信息。
第四,文字要简洁。编写信息时要简洁、练达、言简意赅,要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一目了然,防止穿靴戴帽、面面俱到,摒弃空话套话。要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量,即用“电报体”语言编写信息,切实做到“句中无余字,篇内无剩语”。
第五,标题要醒目。题目是信息的“脸面”或“眼睛”,读者阅读信息首先看到的就是信息题目,信息题目是否警精,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信息内容的兴趣。信息的题目具有刺激性、挑战性、引诱性、幽默感,就会激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因此,信息工作者要 在高度涵盖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出新、奇、妙的题目,也就是能引起读者“忧、思、喜、怒、悲、恐,惊”的题目,切忌平平淡淡,让人看一眼题目就中止阅读行为。
第六,综合要深厚。上报信息,除了编报一些“短平快”的信息以外,更要注意围绕领导决策、推进整体工作,搞一些在全系统、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推得开、影响大、有深厚的“拳头”信息、“精品”信息、重头信息、超前信息、高层次信息。有些信息,有些情况,作为单项反映,或作为单个问题上报,就显得单薄,缺乏力度,很难引起上级机关和上级领导的注意和重视。要加重信息的份量,提高信息的价值,就要善于对大量零碎、孤立、分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集零为整,变缺为全,化浅为深,从整体上开发其深层价值,使之成为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的高层次信息。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若干个有内在联系但发生在不同地点、反映不同侧面的信息积赞、集中起来,“捆绑”为一体,形成一个厚度大,份量重的“集束手榴弹”,“重型炮弹”,产生威力无比的“爆炸”效应。
三、当前各地各部门报送的信息稿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报送信息工作的几点要求
经过多年来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同志和广大信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组工信息取得了可喜成绩: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基本建设得到改善,信息渠道大幅拓宽,队伍素质更加优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省委组织部办公室每月收到的一百多篇信息稿件,采用的不到十分之一。这种状况的存在,一方面有我们办公室信息人员编发、综合、利用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有来稿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在信息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从来稿质量不高看,主要表现是:第一,一般化的信息多。不少信息稿件是反映一般性的工作动态,如本地开了什么会、发了什么文件、领导作了什么讲话等,而且不看对象,不管上级需要不需要。第二,缺乏特色。有的把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报上来,还有的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的内容,看不出按中央要求,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哪些创造性的措施和办法,没有本地特色。如果把报送单位的名字去掉,这样的信息放到哪个地方都适合。第三,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有些信息反映的只www.xuexue6.com版权所有是一些会议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口号,或者完全是领导讲话的口气,内容空洞。有的是人云亦云,生编硬造。第四,过时信息。有的是迟报,一些情况其他部门已经反映上来了或是新闻媒体已经公开发表了,才作为信息反映;有的是不合时宜,比如工作重点已经转移了,但反映的还是前一段工作要研究解决的;有的是慢半拍,决策已经做出了又报来有关问题,失去其参考价值。有的是漏报,中组部已经通报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何做好信息工作,我建议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做到“四个加强”、力求“五个着眼于”、突出“六个重点”。
“三个转变”:一是信息的选题立意由微观向宏观转变。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和组织工作中心任务,贴近领导的“关注点”,对微观的、初级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根据工作重点,及时调整报送重点,做好重要信息的跟踪开发;从领导的角度换位考虑问题,急领导之所急,供领导之所需,采取“订单信息”等办法,变坐等信息为主动“找米下锅”。二是信息开发由初级向高级转变。要把大量零碎、初级、动态性的信息经过综合深加工、聚沙成塔、化浅为深,反映其普遍性、规律性的方面,使小信息具有全局性、大主题,实现信息的“增值”;坚持“喜忧兼报”的原则,加大问题类信息报送力度;把调研工作与信息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深入基层开展重点、难点、热点及倾向性问题的调研,挖掘深度信息。三是运行机制由松散型向制度化转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建立信息网络;完善信息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全员办信息责任制度、重点课题承办制度、重要信息报送和通报制度、质量分析制度等。
Tag:经验交流,学习经验交流,班主任经验交流,常用公文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