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国标本12册全册教案» 正文

小学语文国标本12册全册教案

[03-25 04:04:23]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小学语文教案   阅读:6118
概要: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B指名读。C说体会。D&l
小学语文国标本12册全册教案,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http://www.xuexue6.com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www.xuexue6.com
 

17 山谷的谜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 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㈢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 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 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 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