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正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03-12 13:18:34]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小学数学教案   阅读:6135
概要:(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标签: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xuexue6.com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4---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Tag: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大全 - 小学数学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