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学生自主教育,变他律为自律。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管教的对象和接受器,而是德育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学校成立了学生会,由校团委具体指导其开展工作,由学生会负责组织“学生自律队”、“宿舍协管员”“卫生责任区检查小组”等,这些管理人员在各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经过培训后上岗,负责检查与监督全校学生的每日常规及学校环境卫生。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体验活动中逐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建设是学校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学校制定了文明班、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等。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则积极树立新的班级建设观,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面,充分认识和开发学生的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与活动;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主要措施如:增设班干部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班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班级特色的任务还给学生。同时学校积极总结反思后进生学生成长过程,并建立了后进生档案,对成功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加以交流和推广;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学生个案的分析及策略研究,从研究个别学生到研究学生群体,从研究学生某一方面的状态到研究学生整体的发展状态与需要。
三、 活动育人,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在常规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重点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学校规范仪式,精心准备,升旗后由上一周值周的领导讲话,讲话内容则依据值周时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小结,提出整改措施;或者依据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抓住社会热点或教育契机,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学校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三年来我们就相继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pin”图片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和知识讲座、“禁止黄、赌、毒”图片展、“消防安全”图片展与知识竞赛和观看安全教育片等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如开展了国庆、教师节黑板报专刊评优等全校性德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清扫连平县城部分街道和校道,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分别组织了为灾区、贫困学生、病重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 “礼仪教育活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八字教育活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行为的养成教育;利用寒暑假认真组织了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培养了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运行,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制定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工作规范。购置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图书,以健康课、主题班会、讲座、录像等为载体,通过对话、谈心、答题、家访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缓解了学生的竞争压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另外,学校以“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一是选派部分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现持有C证的教师1人);二是专门邀请县教育局的心理老师来我校作“心理教育”的专题报告;三是选派了陈燕华老师代表县高中组参加河源市心理健康教育比赛。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通过学科德育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更好途径和方法。
1、 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