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五五”发展战略和镇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解决农村“六难”问题为突破口,以“稳粮扩蔬攻畜牧,强基建城抓劳务”为发展思路,突出“4321”工作举措,发扬“三实”精神,落实“四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负重拼搏,务实创新,追赶跨越,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一年来的工作
一、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全镇已兑现退耕还林面积1409.2亩,补助资金32.2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2.2万元,综合补贴资金330375元,水稻良种补贴每亩15元,兑现资金83985元;油菜补贴每亩10元,共补贴3981.7亩,兑现资金39817元;兑现能繁母猪补贴资金42250元;水稻保险已参保1680亩,参保金额12146.4元,能繁母猪保险540户,845头,参保金额8145.6元,育肥生猪保险1293户,3440头,参保金额10320元;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805户,8900人,参保金额86750元,参保率达88.8%,农民共报销医疗费用8万余元。
二、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今年以来,全镇小春农作物播面11345亩,其中粮食作物播面5575亩,总产量1568吨,较201*年增产2%;油菜籽播面3550亩,产量367吨,较201*年增产0.5%;大春播面5396亩,规范化栽培面90%,良种率95%以上,产量达5601吨,比201*年增产3.1%;玉米播面4810亩,肥田育苗90%以上,杂交玉米种率95%以上,产量1922吨,比201*年增产10%。全年粮食总产量7169吨,较201*年增产3%。
三、经济发展有力提升
围绕打造“万源市无公害农畜产品核心镇”目标,一是突出抓好三大产业。耳菇产业上,采取“资源入股,技术入股”模式,引进湖北袋栽耳菇栽培技术,积极宣传发动,全年发展袋栽耳菇50万袋,其中春栽种植20万袋,秋栽种植30万袋,单片木耳点种30万棒(节),结种率95%以上,效果良好。在畜禽产业上,通过与公司联姻、业主示范带动,采取“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服务、包药品供应、包产品回收”的模式,今年已发展旧院黑鸡养殖户200户,出售商品鸡3万只;发展小家禽示范户300户,出售商品鸡15万余只;建外二元母猪饲养场2个,年出栏猪100头上的生猪饲养场4个,其中窝棚岭村母猪饲养场圈存良种猪30头,引进波尔山羊130只,同时狠抓清洁养殖,严格免疫,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在蔬菜产业上,引进市蔬菜公司规模示范带动发展,共发展蔬菜500亩,其中白菜180亩,秋四季豆120亩,冬窝笋150亩。二是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创优条件,搞好服务。页岩砖厂、预制厂得到规模发展,油菜籽加工效益明显;场镇个体经济逐步壮大,市场繁荣。三是突出抓好劳务开发。今年全镇外出务工3306人,占全镇劳动力的58%,已创收入1750余万元;返乡创业发展种养业的30余人,示范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以解决农村“六难”问题为重点,采取项目带动,村民“一事一议”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道路交通上,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镇六条村道25.5公里纳入“十一五”规划通村硬化公路项目的契机,采取“方案由群众定,资金由群众筹,代表由群众选,帐务由群众管”的办法,组织工作组深入项目村各社召开村民会议,以工程造价定集资标准,资金管理全部交由村民理财小组负责。并加强横向联系,上下联络争取多方支援投入村道公路硬化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减轻群众的集资压力。今年启动实施的窝棚岭、冉家坝村两条村道硬化9.9公里,已全面完成任务。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全镇6条25.5公里硬化公路,形成乡村交通网络小循环,彻底改变道路交通面貌。在人畜饮水方面,投资达100万元的场镇人饮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可彻底解决场镇及周边村社群众7000余人安全饮用水的问题,对长虹村500余户安全饮水已纳入以工代赈示范片建设规划,将在201*年内实施;通讯上,开通了大灵通,启动了村集团网;移动机站已纳入规划,即将搬迁。过河难问题上。投资12万元新建完成了射洪滩、沙窝子两座钢索桥和维修了冉家坝警民钢索桥。能源建设上,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已实施完成长虹村省级沼气项目100口,并启动实施冉家坝国债沼气项目100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