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正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07-03 05:07:23]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139
概要:《老山界》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xuexue6.com
《老山界》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

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具学具的准备】

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画面。

2.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

【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

〔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三)交流合作 ,解读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投影出示)

①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这些困难的?

③文章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得出答案。

〔提示〕① 应找到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示:在第二段里找。

② 从吃饭、走路、睡觉、处境难上来思考。

③ 引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

〔小结〕①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

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陡峭,悬崖峭壁。);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三是,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四是,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但是红军战士以顽强不屈、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了老山界。

③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课文写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仿佛带领读者重温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历程。

[1] [2] [3] [4]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