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识字七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虚、骄”等九个生字。会写“短、对”等六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 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二.教学准备:
1、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课外浏览本组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2、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 教师范读本组教材的学习提示,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内容。提问:在这一组课文里,你最喜欢哪篇,为什么?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力求把字音读准确。
2、 勾出文中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 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各个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
5、 送生字娃娃回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 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拨。
4、 讲故事:熊猫和狐狸都发现前面有一块肉,虚伪的狐狸对熊猫说:“您发现的,就是你的了。”诚实的熊猫说“这块肉不是我的。”狐狸连忙说:“那一定是我的了。”熊猫说:“不行!我们还是应该还给失主。”
5、 听完故事,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6、 是啊!大家都讨厌虚伪的狐狸,都嫌弃它。(出示词语卡片:嫌弃)课文中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用波浪线勾出来。
7、 我们身边,谁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8、 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9、 出我会读:你会读这两个句子吗?先自己读一读,呆会儿请你来教大家读。
四、 练习写字
1、 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告诉你们自己那一小组的同学。
2、 生字娃娃找来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你能把他们分清楚吗?(教师出示生字和它的音近字或形近字)
3、 针对学生情况,师范写“短、冷、热”等几个易错字。
4、 生描红,临写。
五、 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 李云开)
附对对子的故事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