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第一段。
二. 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观察图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一,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哪些变化?在课文中勾出相关语句。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3)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蝌蚪遇见了谁?它说了些什么?它会怎么想?(先自学,然后小组内交流)
(4)大组交流
课件展示学生理解“迎上去”或指名上台做动作理解。朗读指导,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学生说说小蝌蚪的想法。
(5)老师小结: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寻找妈妈的线索:自己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2、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学第三段。(课件展示学习二段的方法)
(1)学生自学三段。(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动作理解“追上去”
(3) 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4)指导朗读第三段,分角色读。
3、小组讨论学习: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读懂了什么?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妈妈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1)交流学习情况
展示课件: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读一读有上面三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理解
(2)小蝌蚪这次怎么找到了妈妈呢?(引导学生分析出小蝌蚪这回对妈妈的特征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3)课件出示妈妈的话,引导学生读好妈妈说的话。出示“读读说说”的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用“已经”说话练习。
(4)分角色朗读四段或五段。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勾出表现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归纳板书:尾巴消失 捉害虫
三.分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文
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 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 、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说说怎样记这些字?
3.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看看笔画所在的位置。
4.多媒体演示:重点指导书写 姐 借 哪
5、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6、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二、表演课本剧。
1、 指导学生代号课前准备的道具,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 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四、拓展练习
1、 课后借助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人争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 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至少一种动物从小到大形体的变化,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找)
5 小蝌蚪-----------------------—→妈妈
(小蝌蚪 )---------------——→(青蛙)
(变)
人教课标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园地八
一.教学目标:
1.我的发现: 通过形象的字形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认字。
2.日积月累:学生能够区分字形、字义;能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3.展示台: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能根据情境合理想象;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口语交际(未来的桥)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说话大方、自然,运用礼貌语言。
二.课前准备:结合32课《兰兰过桥》的学习,学生自己设计“未来的桥”。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 把韵文和带音节的生字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生评议。
3 读学习伙伴的话。
4 学习小组讨论发现什么识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5、出示韵文中要求认识的几个生字。(生字卡片)
6、带音节、去音节、改变语境读生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